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
尕海则岔保护局 森林公安局积极救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
尕海则岔管理局专业号 | 2010-10-15
 

 

2010年10月12日晚,则岔保护站护林员万玛道吉在巡山时发现一只受伤的野鹿,经保护站技术人员鉴定,野鹿为梅花鹿,一岁左右,雌性。管理局领导高度重视,及时联系碌曲县兽医专家王庭刚出诊救治。

梅花鹿在尕海-则岔保护局1994年进行的本底资源调中没有记载,在以前的资料中也没有记载,是近年发现的分布新记录。据有关专家评介,物种分布新记录的不断出现,说明保护区生态环境明显变好,是与保护区的建立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、广大干部群众的保护环境、保护野生动植的意识不断提高分不开的。

经过检查诊断,这只梅花鹿受伤较轻,是因逃避天敌摔伤的,脸部、前、后右支及腰部有伤,受伤部位有些发炎,站立有一定困难,没有内伤,精神尚佳。现则岔保护站职工按时打针喂药,精心护理,正在救治之中。

23梅花鹿(Cervus nippon Temminck ), 偶蹄目鹿科鹿属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、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(CITES) 列入濒危物种,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,服用鹿茸有“补精髓、壮肾阳、健筋骨”之功。    

梅花鹿是亚洲东部的特产种类,在国外见于俄罗斯东部、日本和朝鲜,过去曾广布中国各地,但是现在仅残存于吉林、内蒙古中部、安徽南部、江西北部、浙江西部、四川、甘肃、广西等有限的几个区域内。台湾分布有一个特有亚种

梅花鹿生活于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,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丛中,因为不利于快速奔跑。白天和夜间的栖息地有着明显的差异,白天多选择在向阳的山坡,茅草丛较为深密,并与其体色基本相似的地方栖息,夜间则栖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,坡向不定,但仍以向阳的山坡为多,栖息的地方茅草则相对低矮稀少,这样可以较早地发现敌害,以便迅速逃离。它的性情机警,行动敏捷,听觉、嗅觉均很发达,视觉稍弱,胆小易惊。由于四肢细长,蹄窄而尖,故而奔跑迅速,跳跃能力很强,尤其善长攀登陡坡,那连续大跨度的跳跃,速度轻快敏捷,姿态优美潇洒,能在灌木丛中穿梭自如,或隐或现。

大部分时间结群活动,群体的大小随季节、天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变化,通常为3—5只,多时可达20多只。在春季和夏季,群体主要是由雌兽和幼仔所组成,雄兽多单独活动,发情交配时归群。每年8-10月开始发情交配。妊娠期为230天左右,产仔于翌年5—6月,一般每胎仅产1仔,也有少数为2仔。寿命约为20年。

雄兽的旧角大约在每年4月中旬脱落,再生长出新角。新角质地松脆,外面蒙着一层棕黄色的天鹅绒状的皮,皮里密布着血管,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鹿茸。这时若不采茸,继续长到8月以后,鹿茸就逐渐骨质化了,外面的茸皮逐渐脱落,整个鹿角变得又硬又光滑,一直到翌年春天,鹿角再次自动脱落,重新长出鹿茸。

历史上捕捉猎杀过度,野生数量极少,为现人工养殖种群己达数十万只。

21 

 

 

马沛龙(尕海-则岔管理局业务科科长)

王 林(尕海-则岔森林公安局干警)
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